南方的冬天里總有那么一陣
會享有難得的“小陽春”
曬、烤、腌.....
平江人趁機將時光與陽光糅合進食物
制作成各種零食、小菜
以迎接春節(jié)里登門閑談的客人
那份味蕾上的記憶
是童年,更是故鄉(xiāng)......
恰逢臘月
今日平江前往上塔市鎮(zhèn)一處民宿
尋找那份慰藉我們童年的香與辣——
霉豆腐
“霉豆腐”從來都是農(nóng)人耐心的產(chǎn)物
先打來鄉(xiāng)間清甜的井水
將豆子洗凈、泡發(fā)
直至豆子一粒粒都圓滾飽滿
用平江話就叫“滿槽”
才開始第一道工藝——打豆?jié){
平江人愛吃豆子
從遠近聞名的“平江醬干”可見一斑
多數(shù)人家門前都擺著一個石磨盤
一手將浸水后胖嘟嘟的豆子倒入凹槽
另一只手把著石磨盤上的木把手推拉搖移
滿是濃郁豆香的奶白色漿體
就在這份柔勁中緩慢溢出
緊接著是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做豆腐
把濃稠的豆?jié){用白紗布濾去豆渣
直至濾成清湯狀,再下鍋煮沸
等待豆?jié){煮開的時間里
要隨時查看火勢跟狀態(tài)
制霉豆腐的魏小蘭魏奶奶告訴我們:
“豆?jié){煮沸是一瞬間的事情,
一旦沸騰就得立馬起鍋�!�
將熬好的豆?jié){盛入容器
用石膏點制成豆腐乳
最后盛入木制塑形器皿中
以重物壓制,濾水
最終就制成了霉豆腐的原型:白豆腐
魏奶奶把切好的豆腐塊擺放到
鋪了一層干草的竹籃里
然后鋪上一層紗布
以確保豆腐能夠充分發(fā)酵
“我們平江做霉豆腐是不放什么的,
就是讓豆腐自然發(fā)酵,
吃起來也是原汁原味�!�
魏奶奶告訴記者
臘月里,只肖等上十來天就行
若是天氣太冷就放在有火的房里
如果時間與溫度是制作美食的魔法師
那魏奶奶就是那個能在恰當?shù)臅r候
掀開帷幕的最佳演員
待豆腐發(fā)酵完全
接下來就只需要將豆腐與拌料拌勻
紅彤彤的辣椒粉合乎我們的口味
也預示著來年的紅火
擺上桌宛如一顆晶瑩剔透的紅豆
是平江人飯桌上必不可缺的小菜
在制作霉豆腐的過程中
記者了解到
在魏奶奶剛結(jié)婚時
霉豆腐是他們過年飯桌上的一道大菜
腌制成熟的霉豆腐長相喜人
存放時間久
是他們生活的智慧
而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以后
霉豆腐才“退位讓賢”
成為一道下飯小菜
從過年飯桌上的大菜
到現(xiàn)在的下飯小菜
霉豆腐承載的不僅是童年的味蕾
更是人民生活水平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