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筍還收不收?幫我稱一下�!�
“怎么不收?沒事多到山里轉一下,這可是賺現票子�!�
4月21日,老李又來送筍。前些天天氣好,老李天天起大早,上山挖了不少竹筍,本來昨天要來送貨的,下雨耽誤了,急性子的他可等不及,今天還是冒雨送過來了。
虹橋鎮(zhèn)地處山區(qū),氣溫低,這里的季節(jié)要“慢半拍”,目前還是產竹筍的旺季。這指的還是大竹筍。若是小竹筍,還要等10多天才能挖采。
“高老”叫李高峰,一家叫聚園康的食品加工廠廠長。他說:“貧困戶只要勤快,一年兩輪挖竹筍,光筍錢最多的要搞4000多塊,脫貧沒問題。”
聚園康專門加工農戶土特產。經營品種可多了,上半年生產竹筍、長豆角、青黃瓜等,下半年生產臘魚、臘肉等。產品真空包裝,冷庫保鮮,山里土貨山外香,成了城里餐桌上的搶手菜。
“這邊種的都是長豆角,那邊種的是青黃瓜。”高橋村村支書李佳賓在田埂上快步前行,褲管上早已沾滿了泥巴,他樂呵呵地介紹著他們村的“平虹種養(yǎng)殖扶貧專業(yè)合作社”。今年,合作社發(fā)展了幾個大戶子,還有其他散戶,這些貧困戶種植了幾十畝長豆角、青黃瓜。合作社早已同聚園康簽訂好收購協(xié)議,由他們廠子加工銷售。李佳賓說:“等天氣一睛好,就要給豆角上桿,長勢很好,6月底就會成熟�!�
目前,聚園康每天有20多人在生產,光貧困戶就請了13個,其中5個貧困戶就是在鎮(zhèn)、村干部“三回頭”走訪中,引導來加工廠做工的。他們一個月拿到手2000多塊,包吃住,家門口上班賺錢又方便。
“下半年還準備搞百把畝榨菜。”李佳賓說,他們山區(qū)不適合種雙季稻,上半年只能發(fā)展蔬菜,等下半年一季稻一收割,田不能閑著,人更不能閑著,鞏固脫貧成效,不加勁干哪里有呢。(曾昭志 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