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藍墨水——汨羅江上游,有著這樣一個千年古鎮(zhèn)——長壽鎮(zhèn)。她歷史悠久、人杰地靈、英才輩出、風景秀美,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美!
長壽美,首先是她的名字美,內涵也很美。長壽鎮(zhèn)原名“古江洲”,地處藍墨水——汩羅江的上游,平江縣東部,形成于元代中期。相傳元末明初時,這里有一位名叫翁伯文的老人過180歲生日,開國元勛劉伯溫曾到此為他祝壽,后人遂將此地稱“長壽街”。自古以來長壽即以盛產壽星人瑞聞名。據統計,全鎮(zhèn)90歲以上的老人超過200人,壽星比例是國際長壽地區(qū)的2倍。明隆慶三年(1569年),這里稱“長壽市”。清順治九年(1652年),此地屬鳳棲鄉(xiāng)二十都。1995年5月撤區(qū)并鄉(xiāng)建鎮(zhèn),稱為長壽鎮(zhèn)。
長壽美,美在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南宋寶佑元年間,是皇封得名的“長壽里”,建有旌表壽域淵源的“期頤牌坊”和“仁壽臺”等歷史古跡。它又是將才輩出的“將軍之鄉(xiāng)”,在共和國史上,有“五里十將軍”之美稱,毛澤東授業(yè)恩師方維夏、原中組部常務副部長李銳、原紡織工業(yè)部副部長李正光等人都出自長壽。近年來,因承深厚的文化底蘊,用實力贏得了國家授牌的“詩詞之鄉(xiāng)”、“楹聯之鄉(xiāng)”、和“群眾文化藝術之鄉(xiāng)”。
長壽美,美在美食豐饒,特色突出。普天之下,好像只有長壽鎮(zhèn)人把酒席、筵席叫情席。情席上一般有一道長壽炸肉,用石磨磨的麥粉,加雞蛋和泉水攪成面糊,再摻入花生籽大小的肉丁,炸成金黃色的蜂窩狀,又香又脆。情席上還有一道別處沒有的黑酸菜,長壽有兩萬畝油菜,油菜籽炸成菜油,油菜的嫩葉就做成酸菜,在春天的陽光下,油菜花開,到處都是一股田野的清香撲鼻而來,每年都吸引眾多全國各地的游客來賞花。長壽鎮(zhèn)還有一種名聲在外的特產五香醬干,以前是貢品�?瓷先鹾诎l(fā)亮,薄薄的,用雞湯煮過,香油漬過,捏一片丟進口中,多嚼幾下,咸、麻、香,全涌上舌頭,如果再蘸點自制的辣椒油,更是妙不可言。另外,火焙魚、豆腐乳等特色小吃也讓人回味無窮。
長壽美,美在風景獨好,宜觀宜游。長壽鎮(zhèn)旅游資源頗多,生態(tài)文化、紅色文化、歷史文化、美食文化等令人流連忘返,美不勝收。特別是建于1909年的天主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安靜地屹立在熱鬧的街市一角,她見證了中國革命史上重要的一頁,它見證過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見證過彭德懷等領導的平江起義。1931年9月,天主堂更是切身體會了蓬勃燃燒的紅色激情,湘鄂贛邊區(qū)在這里召開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辦公地點就在教堂內。2014年,長壽鎮(zhèn)順利完成對湘鄂贛工農兵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長壽天主教堂的修復,成功承辦第三屆湘鄂贛蘇區(qū)論壇現場觀摩,今年共接待上萬人來參觀。另外仙姑巖(紅軍營舊址),山是丹霞地貌,不高,但險峻,曾是紅軍戰(zhàn)斗休養(yǎng)的地方。方正平、吳欽民等將軍曾以此地為據點,開展了長達三年的游擊戰(zhàn)爭。現存練兵場、紅軍劇場、紅軍指揮部等多處遺址。1994年逝世的方正平將軍,執(zhí)意要將骨灰安葬在紅軍營旁,讓戰(zhàn)馬的嘶鳴聲陪伴。具有“神奇”色彩的方氏家祠或許是汲取了天地之靈氣,方氏家族走出六位將軍,其中五位是開國將軍:中將方強、方正平;少將方正、方國安、方國南,這“五虎”同時參加革命,同時授銜將軍,年齡相近、輩分相近。此外,方家還走出毛澤東的老師、教育家方維夏、被譽為我國“復印之父”的方鳴皋、以《墨學源流》名世的著名教授方授楚等大批名人志士。
長壽美,美在昨天,美在今天,更美在明天。近來年,長壽先后獲得市級文明鎮(zhèn)、省級生態(tài)鄉(xiāng)鎮(zhèn)、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全國重點鎮(zhèn)等多項殊榮。有著古老文化底蘊的長壽,正日益彰顯出濃郁的現代發(fā)展氣息。正緊緊圍繞“瞄準三大戰(zhàn)略,全力推進四大會戰(zhàn),扎實開展兩大活動,建設幸福美麗長壽”的思路,力求走出一條科學發(fā)展、綠色崛起的路子。長壽正在加快建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工業(yè)區(qū)小區(qū)、將軍希望學校、鄭鍛風光帶等都在加快推進。長壽正在充分挖掘大自然對長壽的饋贈,大力發(fā)展以仙姑巖——夜合山風景區(qū)為龍頭的旅游旅游產業(yè),打造蘇維埃舊址——天主教堂紅色旅游文化街,提升長壽名氣、集聚長壽人氣、做旺長壽商氣。長壽將繼續(xù)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夯實發(fā)展基礎,加快改革發(fā)展步伐,搶抓機遇、真抓實干、為打造成湖南新型城鎮(zhèn)化樣板鎮(zhèn)奮發(fā)作為,為率先在全縣全面進入小康社會而奮勇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