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平江縣大順后主李過后裔保存的3000多件,約70萬字的大順檔案中,有李過及其長子李繼韜撰寫的《西樓雄夢》一書。該書約10萬余字,其中最后章節(jié)“喋血石牛寨”一文約2萬余字,記載了清初,十余萬清軍圍剿寧州、平江縣大順軍的經(jīng)過。
清軍圍剿初,李過為了保存實力,率兩萬大順軍從黃龍山大寨移營到易守難攻的平江石牛寨,十萬多清軍圍攻石牛寨達八個月之久,大小戰(zhàn)斗數(shù)十次,雙方死傷慘重,最后因彈盡糧絕,石牛寨終被清軍攻破。當初的四萬大順軍僅剩下三千余人,李過勸手下將士投降清兵尋條活路,而自己與部將劉思明、王思聰二人誓不降清,于是藏身于石牛寨上一個叫烏龜巖的洞穴中,長達32天之久。四萬多清軍連日燒山、搜山并守候25天,也沒有找到李過等人。李過等躲過這一劫后認為東山再起沒有希望,于是改名李繡,出家黃龍寺為僧,號黃龍真人,在黃龍寺自耕自食。修水縣黃龍禪宗研究學(xué)者冷述評先生收藏的乾隆壬午(乾隆27年)《黃龍崇恩禪寺傳燈宗譜》也有相應(yīng)記載:“崇禎十七年明末清興,闖兵殘敗,僧徒十八子者自種自食”。據(jù)說現(xiàn)在山上尚留的石頭城墻是當年大順義軍構(gòu)筑的。為了驗證李過父子記載的史實和民間傳聞是否真實,我相約湖北省通城縣李自成研究會副會長張毅強先生一同到石牛寨進行考證。
2013年5月28日清晨,我從江西省修水縣城出發(fā),張先生從湖北通城縣城出發(fā),我們約定在修水通往平江的大橋鎮(zhèn)會合,轉(zhuǎn)車到達修水與平江交界處的界上后又租車來到了湖南省平江縣石牛寨山下稱為水口的地方。我們朝石牛寨望去,只見兩山對峙,一溪流水從谷口飛瀉而出,這是當年阻水為固的隘口。抬頭仰望,石牛山一石峰雄踞于綠色田野之上,陡峭而險峻,因山體形狀如牛,首南尾北。坡地北邊的高坡上,散落許多丹巖巨石,遠看似喂老牛的千年草垛,其山勢蒼茫宏偉,令人驚嘆,我想石牛寨可能是因此而得名吧。我們首先找到石牛寨管委會的負責人陳經(jīng)理,并向他說明了我們的來意,陳經(jīng)理隨即為我們聯(lián)系了世居石牛寨下孚西村兩位村民作向?qū)�。因為我們走的是當年清軍圍困大順軍李過部的主攻路線,兩位向?qū)T摩托帶領(lǐng)我們向西走過約十公里的盤旋機耕路,來到山寨西邊的大坪鄉(xiāng)孚西村。5月28日這天接近中午時氣溫高達36度,我們在烈日下,備受炙烤。我們在兩位向?qū)бI(lǐng)下從石牛寨后山坡度較緩處開始了艱難地攀爬,爬到半山腰,我們休息一會兒,吃完作為中餐的自備干糧,繼續(xù)往上爬,大約又爬了半個小時,見半山腰有很豐茂的草地,沿途深峽幽谷,樹木遮天蔽,花香鳥語,空氣涼爽。我們在棋盤石山休息了一下,又穿過一塊盆地往上攀援,來到石牛寨西端的鵝頸石下。這山上有很多石磴,石墩邊上當年修建柵欄時留下的痕跡,隨處可見。石磴梯道隨著山勢盤旋曲折,正好層層設(shè)卡,步步為營。果然是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之要隘。我們所走路徑都是前山下、后山上。有些地方十分險峻,經(jīng)過多處懸崖,都是身貼巖壁,手拉藤條,腳踩山巖,小心翼翼,匍匐挪動。稍有不慎,就會有跌落山澗的可能。那過程,只能全神貫注,不能有半點分心。若是往下看,會心驚肉跳。好在大伙相互幫助,彼此提醒、鼓勵,才安然無恙。
我們約花了個把小時從這陡峭的登山小道爬往石牛古寨的關(guān)上,這里的險要依然如故。如此艱難險阻,膽顫心驚地行走兩里之遙,環(huán)視四周,山巒羅列奇景,石牛山寨依稀可辨。由丹巖石壘筑的一丈多高的石城墻,依山就勢蜿蜒盤踞,絲毫不減當年的雄勇氣勢。墻腳雜樹叢生,墻頭綠葉爬蔓,石縫里野樹掛吊,石面上青苔斑駁。從傾塌的寨門披開荊棘踏進山寨,石柱、石臼、石眼等歷史遺跡,靜靜地掩沒在雜草叢中。我們走得大汗淋漓。爬到中部山頭,果然震撼!一塊塊巨石整齊地排列在懸崖邊上,石墻高低錯落,長約數(shù)十米,石與石之間還有缺口,宛如城墻垛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神奇。我膽量素來上乘,年輕時還從事過些危險作業(yè),站在石上仍然感覺雙腳顫抖。
因為我們考察的中心是烏龜巖下的李過藏身洞,兩位向?qū)г谇G棘叢生的山上用柴刀砍出了二百多米的通道,走到了一個叫老虎巖下的巖洞,向?qū)дf這就是烏龜巖,但形制與“喋血石牛寨”一文中的記錄大相庭徑,沒有找到與李過在書中描述特征相同的烏龜巖洞穴,看來不是在石牛寨居住的人并不知道烏龜巖的具體位置。當時兩位向?qū)敕艞墝ふ遥谖覀兊膽┣笙�,他們受到感動,于是用手機多方聯(lián)系,終于了解到石牛寨的方家屋場上還居住一對老年夫婦和一個稍有弱智的兒子。我們來到石牛寨方家屋場,方家屋場即是李過當年的指揮中心。主人家使用的帶有至少百年歷史滄桑感的各種木器給人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他們儼然是神秘古寨的主人。我們向方姓老人說明來意,老人熱情地為我們倒茶并叫他的兒子作向?qū)В覀兘?jīng)過當年李過屯田的百畝坪,據(jù)張、唐兩位向?qū)Ы榻B,那就是那時設(shè)寨筑壩形成水澤的地方。我們在深奧莫測臨空飛瀉的天井山的石崖下找到烏龜巖洞穴,淌過十余米清涼的潭水,從烏龜巖洞口攀爬上去五六米,大洞右側(cè)黑漆的洞口顯現(xiàn)出來,我用手電窺照里面,數(shù)百只蝙蝠低空亂舞,并不時發(fā)出“吱、吱”的尖叫聲,其中兩只撲面飛出,向我們這些不速之客發(fā)動攻擊。聯(lián)想吸血蝙蝠的神話故事,使人感到十分恐怖,便取銷了驅(qū)趕蝙蝠,入洞細看甚至取寶的企望。只能根據(jù)李過父子回憶錄中的描述,在洞口反復(fù)觀察,還要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防備被不時激怒的蝙蝠衛(wèi)士的襲擊。從烏龜巖下來,我順著巖石下的石洞爬進三四米,特別欣喜的是,還在洞穴里找到了兩塊有款識的青花瓷碗底足。經(jīng)反復(fù)觀察,當年水潭聚起足以堵住洞口的記載可信,該洞穴與李過父子描述的特征嚴絲合縫。想著,古寨山洞中藏寶之事,并非空穴來風(fēng)�?疾旎具_到了預(yù)期目的,我們也就再無意騷擾經(jīng)歷各種災(zāi)難之后頑強地活了下來的大順英雄的鄰居——蝙蝠了。凝望著每一座山峰,看到那比誘惑的大地,隨意按下手中相機的快門,得到一幅幅精美之作。只可惜“郊原極目夕陽多,山有奇景我難行”。因為還有行程,加之沒有必備的野外露宿工具,我們只得戀戀不舍地離開,回頭再看一眼不扶而直的蓬麻,均被青青的細草和厚厚的苔蘚遮蓋,一派萬古洪荒的景象。想著當?shù)孛苛螡h欽游石牛寨:“筆削奇峰石徑幽,啾啾百鳥樹梢頭。彩霞碧水環(huán)崖谷,翠柳紅花伴石牛。神話百年人論說,奇觀千載我來游。當年寨主知何處,惟有騷吟歷萬秋”的詩句。感到頭頂上的藍天,還飄蕩著銀白的棉花狀的云絲,那份若隱若現(xiàn)的飄渺,依然能看到天際間一片純美的湛藍。那廣闊無垠激起我無限遐想,屆時,我將重邀眾多好友,再結(jié)忘情游,相期古山寨。下山時,陡峭的山路上,仿佛又響起當年的廝殺聲聞到慘烈的血腥氣味,心頭頓時增加了許多凝重。不禁回味著古人“王者逍遙自在行,何須群輩論豪英;他時一嘯東山起,但使風(fēng)云萬里驚。聽風(fēng)未許怨蹉跎,霸氣原來百戰(zhàn)多。夜向深山舒一嘯,誰將此意問如何?”的韻味。
事后兩塊青花瓷碗底足,其中一塊經(jīng)專家辨認,有二字為“大順”,顯然是李過遺留之物。作為李自成家鄉(xiāng)縣的史志工作者和李自成歸宿研究的草根學(xué)者,獲得此物也可作為一個有力證據(jù),我曾經(jīng)深深地激動過。特別是澄清一個史實:李過并非野史記載的順治七年在廣西病死的李錦,而是在康熙二年平江縣石牛寨戰(zhàn)敗后隱居修水縣黃龍寺出家。
我們的考證,雖屬“閃游”,雙腿足足疼痛幾天,卻不虛此行,大有所獲,彌足珍貴,驚喜頗長,意猶未盡,故將來去匆匆一日的流水賬錄以備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