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的幕阜山,古稱天岳,是湘、鄂、贛三省邊界第一高峰。群峰聳翠,險峻綿延,在《云芨七鑒》中是三十六洞天中第二十五洞天。傳說乃伏羲葬地,目前,從陳硯發(fā)先生和楊衍秋先生等考證的文史資料和調研文章來看,頗有見地。筆者作為土生土長的大山子民,幾十年來,所見所聞,亦有所悟。
從名字由來看,小的時候,懵懵懂懂聽大人說山名“霧浮山”,幼小的思維理解為大概是“山高霧多”;稍大后才知道自己想當然了,原來正名乃“幕阜山”;前不久有老人說,其實叫“墓阜山”,“墓”、“阜”都是“墳墓”之義,意即伏羲葬地,心中勉強接受,大概是吧!這幾天所有心事都在圍著此“疑團”轉悠,想到山頂巨石上的石刻“幕天席地,阜物康民”,頓時豁然開朗。伏羲乃中華之人文始祖,愿為子民“遮天蓋地,規(guī)避風雨,播施恩惠,福澤萬物”,也只有始祖伏羲,才能有如此福德能耐,“罩”得住萬民,長使他們幸福并代代相傳,文人墨客便給此山冠名之曰“幕阜”,伏羲,實乃“福兮”。
從地理角度看,九龍盤頂的九宮山位于湖北省通山縣南端邊陲,地勢峻拔,是幕阜山脈中段的最高點,東連廬山、黃山,南接南岳衡山,西臨洞庭湖,北望武昌夏口。集九層山峰,形似伏羲八卦九宮而故稱之,有筆架山、鳳凰山相呼應。筆架寓意“混沌開化,文明傳承”;鳳凰玄機在“鳳凰比翼,繁衍生息”。岳陽乃幕阜之南,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渺,氣象萬千,乾坤日夜浮。東岳、南岳、西岳、北岳、中岳,只有幕阜雄踞南天敢稱為“天之岳”。山為陽,水為陰,山水祥和,陰陽分曉,太極奧妙,盡在其中。幕阜之地,表有恢弘之氣象,內蘊雷霆之生機,伏羲藏福地無虞是也。
從民俗習慣來看,當地人民,無論是建房,還是造千年之屋,擇址定門頭選朝向;無論是嫁娶升學,還是生養(yǎng)喬遷,祈擇良辰吉日…….都崇尚伏羲八卦,很多禮儀辭文中,都涵蘊著伏羲文化。僅舉一例,鄉(xiāng)間葬禮,延僧禮懴,修道冥福,堂中四周擺滿神像,正中高臺之上,一斛桶中擺的就是伏羲像,“斛”本是容器,一斛十斗,后來為五斗,世人所說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確為一種信仰與追求�!磅蓖琳Z諧音“福”,言下之意,伏羲會讓你身在“�!敝小A矸ㄊ轮杏幸欢巍捌频鬲z”,其圖形像一個迷宮,實質是典型的“八卦”圖,法師念法語施法術赤腳身扭“太極”,引導亡者走出十八層地獄,超度亡靈。意即只有伏羲才能引渡眾生,進入極樂世界。伏羲造神,神農造獸,女媧造人,只有伏羲才有“來頭”和身份坐在中央,眾神只能位列四周。
江南勝境,幕阜洞天。伏羲葬地,福兮綿延。聊以為證。